万事娱乐
以精品、规范、创新理念,聚焦结构性心脏病热点专题,分享国内外前沿学术内容。2024年10月9日-16日,“第八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第八届中国结构周”)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等地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共同召开。
结构周期间,由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与光明网卫生频道联合策划推出的品牌科普专栏《名医解心结》邀请我国结构性心脏病医学领域权威专家做客直播间,面向广大青年心血管医师和公众,传递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动态,在线分享学科前瞻及心血管大健康科普知识,引导公众树立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观念,营造崇尚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顺利实施。
【本期看点】二尖瓣反流与治疗
【本期嘉宾】上海长海医院 赵仙先教授
主持人:众所周知,我们的心脏有四扇“心门”,其中一扇就是二尖瓣,一旦它发生了问题,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哪些危害?
赵仙先:二尖瓣位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开闭功能,确保血液顺利从左心房流向左心室,同时防止血液反流回左心房。
由于血压在左心室产生,因此左心室承受的压力很高,二尖瓣这个“阀门”也承受着很高的压力,在心脏瓣膜中很容易出问题。同时在心脏的四个瓣膜中,二尖瓣结构最复杂,它由几大部分组成,包括两个瓣叶,固定瓣叶的瓣环,拉住瓣叶的“绳子”腱索,防止心脏收缩,以及与腱索相连的乳头肌,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出现问题,便会导致二尖瓣关不全。
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瓣叶本身的病变、腱锁和乳头肌的功能障碍等。目前临床常见的原因是拉住二尖瓣的“绳子”出了问题,就像降落伞,腱索松弛或断裂造成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此外,一些继发性原因,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也可能导致二尖瓣反流的发生。
二尖瓣反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反流会导致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早期的二尖瓣反流病人往往没症状,但身体各部位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便引发一系列症状,如活动耐力下降、走路气喘吁吁、晚上睡觉时躺不平等。其次,长期的反流还会使左心房和左心室逐渐扩大,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引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来说,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手术等方法改善二尖瓣的功能,可以有效减轻心脏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主持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手段有哪些,围手术期有哪些注意事项?
赵仙先:二尖瓣经导管缘对缘缝合(TEER)是目前二尖瓣关闭不全介入治疗比较成熟的技术,目前大概已有二十年发展历史,其成功不仅依赖于技术的成熟度,还高度依赖于手术团队的凝聚力与围手术期管理的精细度。
尽管它的微创特性减少了患者的创伤与恢复时间,但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学科协作的要求并未因此降低。手术团队由心脏科、超声科、麻醉科及专业医护组成,其凝聚力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其次,不是病人来了就可以做TEER手术,要有专业评估。术前评估阶段需要多学科专家团队的深入讨论,大多数情况我们会利用晚上的时间,专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共同决策,为患者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术中,麻醉医生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超声科医生精准定位引导,操作医生精准实施等等,通过配合我们来确保手术安全、精准。
对于选择TEER的患者而言,他们往往因外科手术风险高或体质原因而转向这一微创选项,患者的恢复同样不容忽视。我们也会提前与病人沟通术后可能会有哪些不舒服,术后护理团队也会密切关注患者情况,帮助他们完成包括康复在内的训练。
主持人:心脏瓣膜全介入时代,在器械革新、舒适度改进和理念更新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赵仙先:随着介入技术的兴起,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也从传统外科手术、微创伤外科手术、最终进入导管介入治疗的全新时代。像主动脉瓣的微创治疗历经二十余载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尖瓣与三尖瓣的介入技术发展,虽与主动脉瓣介入几乎同步,但其成熟度却稍显滞后。这主要归因于二尖瓣结构的复杂性,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对介入器械的研发及医生的操作水平也提出了要求。
目前,二尖瓣介入技术中,缘对缘缝合技术比较成熟,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但手术的开展对患者的适应症有严格要求,部分无法接受此手术的患者,则需考虑经导管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目前国内外已有诸多相关产品问世,但真正应用于临床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体而言,瓣膜病介入治疗到了发展的上升期,但还未达到平台期。未来,这一领域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医生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期待,通过不懈努力,瓣膜病的治疗方法能够越来越简便、微创,让更多患者得到获益。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点击收看完整节目!
监制 李丹 沈天林
编导 牟舒琳
技术 孙鹏宇
摄像/摄影 逯成业
外联 翟春圆
[ 责编:孙鹏宇 ]【来源:光明网】